1.生活點滴的真實記錄
作者退休後將日常見聞與感悟娓娓道來,以細膩筆觸捕捉時光片段,為流逝的歲月留下珍貴印記。
2.樸實無華的敘事風格
書中無高談闊論或驚奇故事,僅以淡雅筆觸真誠記述,讓讀者在平凡中體會生活的韻味。
3.情感與記憶的溫柔重現
透過書寫與曾經的友人「重聚」、「重談」、「重遊」,帶領讀者感受歲月沉澱下的溫暖情懷。
4.詩文與書法的雅緻結合
每篇散文均附一首漢俳,並偶爾綴以作者外子的書法作品,展現文學與藝術的交融之美。

推薦序 / 李慶新
林燊祿書法藝術 / 賴國生
林燊祿教授書茶縱橫合實 / 池宗憲
林燊祿教授書法藝術簡析 / 李慶綠
哂文集序 / 陳春茹
001 嘉博說故事
002 創造生活
003 樂道
004 喫茶趣
005 養生太極
006 歲末序章
007 茶禪
008 年末感恩
009 談藝談文
010 年味
011 覺
012 春寒
013 護生
014 寫瓷
015 久別再逢
016 半日遊
017 悟了
018 證真實相
019 嘉義文化獎
020 春之漣漪
021 資深玩童
022 愛屋及物
023 圓
024 鴉雅前后
025 簡居
026 圓滿
027 讀書未會
028 母親節前
029 文之昇華
030 複合日
031 竹居遙思
032 水蛭文
033 家之家
034 佛誕日
035 閒聊外子
036 專注
037 糭香
038 行動探索
039 動靜
040 警察節
041 荔風蕉雨
042 恬淡之員
043 淨化分享
044 出境少目
045 穗淨心
046 香江行
047 聚典閣
048 醴陵行
049 紅醉館
050 輕遊學
051 吾印
052 立秋契機
053 憩息紅醉
054 妙有
055 事故
056 雅論前后
057 詩話AI
058 講座後記
059 安然後記
060 前后善緣
061 六榕蔭堂
062 緣繫前后
063 回臺後記
064 禪一穗憶
065 妝點心思
066 享蔭堂息
067 教師之樂
068 穗音縈繞
069 順發樂道
070 秋颱穗思
071 念念穗語
072 寒露餘瀋
073 思學
074 紙墨遇知
075 霜降之後
076 金石之交
077 怡然淨化
078 談木都心
079 寒衣節
080 天真原在
081 小雪筆話
082 感恩節
083 雜學實證
084 選擇
085 龍飛兔隱
086 本來無有
087 樂成濟眾
088 慮始關鍵
089 新陳
090 軌跡隨筆
091 虛實之間
092 匆促
093 震後清明
094 方圓
095 走心柏熹
096 四分之一
097 日省
098 視覺心像
099 德來一聚
100 境非境
101 雨後
102 日光曬思
103 鏡花
104 順流日
105 母親節
106 足矣
107 擺渡
108 萬法唯心
109 覺醒
110 豐實
111 前行
112 值得君度
113 談天說地
114 六榕寶蓮
115 新亞聊聊
116 真葉避暑
117 心寬之茗
118 喜自在
119 順穗行
120 聊茶論字
121 無碍
122 厚積人情
123 親人聚
124 六榕親遊
125 真葉轉運
126 相對價值
127 立秋回味
128 去蔓記恩
129 復感恩
130 松鳳煮茗
131 真空
132 悟空
133 唯心
134 向死而生
135 調理
136 小院之遇
137 一指野狐
138 中秋之夜
139 小院故事
140 動養身
141 提煉
142 隙頂之行
143 定格山間
144 靜觀隨喜
145 過往—如今—往後
146 活動週記
147 暮秋颱日
148 人際小覷
149 行動
150 記憶之味
151 石中健
152 掃葉之樂
153 日日如意
154 黏人之嘉
155 禾蛇喜樂
156 慶年餘味
157 雅興
158 體驗直播
159 聽雨
160 晃遊
161 春之萌
162 驚螯回響
163 東坡遺愛
164 安且慶行
165 武漢賞櫻
166 鄂春漫遊
167 湘西遊記
168 微甜旅記
169 旅遊真意
170 活出喜悅